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3-11-30   阅读次数: 来源:   教务处

各学院(部)、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附件1)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附件2),学校现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报推荐课程须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主要面向曾获校级一流课程认定的课程和已完成结题的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同时鼓励有建设基础的各类课程积极申报。已获批国家级课程项目的请勿重复申报,此前参加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上次推荐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

二、申报范围

本次认定申报范围包括: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一)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1.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点,相比传统面授课程应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强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鼓励线下课程充分运用智慧教室、智慧高教平台以及线上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改革。

2.线上一流课程:申报课程第一期上线开课时间不得晚于2023年7月31日。课程须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开放、共享,有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示范引领性强。

3.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等线上优质资源,合理分配线上线下学时,并结合实际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应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

4.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面向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非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鼓励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1.应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经过2个教学周期实践检验,且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

2.应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符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纳入本专业教学计划,不少于2个课时,有两个轮次的教学应用,且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

3.仿真设计要体现客观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应着力于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

4.应为包含多门课程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专业课程、应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设计型实验及以学科或行业发展前沿问题为选题,以学生自主设计为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洞悉、探索学科前沿,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研究探索型实验。

5.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类课程可以为体验式设计外,其余应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验操作或者不同的探究行为产生反馈,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6.应基于具有开发、修改、传播、售卖等授权的软件或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进行开发,拒绝使用基于有使用范围限制的免费版或盗版软件开发的课程申报。课程的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课程所属高校须对课程单独享有或者与合作开发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共同享有软件著作权(共享权自申报之日起5年以上)。鼓励课程高校享有独立软件著作权,以便于持续在线开放共享与升级维护。

7.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该实验,且保持链接畅通;应确保在承诺并发数以内的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

三、申报限额及要求

申报限额:五类课程中,每学院限推荐线下一流课程1-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2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2门,线上一流课程符合条件均可申报。

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推荐课程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申报课程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进行申报,2024年1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领域,特别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和紧缺专业领域建设的新课程,可适度放宽对教学周期要求),在内容、方法、评价上有所创新并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效应,并承诺入选后五年内将持续共享或继续建设。

2.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总人数限5人之内。课程负责人和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不存在违法违纪、学术不端、重大教学事故等情况。

3.每人作为课程负责人或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一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师(包括作为课程负责人或团队主要成员)原则上不得再次申报。

4.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申报团队成员须为相应课程平台显示的该课程主讲教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团队主要成员除主讲教师外,可以包含一位确实发挥重要支持作用的技术人员。

四、申报流程说明

1.个人申报

填写材料:填写相应类别申报书(附件3),并参考附件材料清单(附件4)提供相关支撑材料,专业代码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附件5)中查询。

系统申报:按照《江南大学本科教学项目平台-使用手册》(附件6)于11月29日-12月18日期间登陆http://jiangnan.bkjx.chaoxing.com/进行网上申报,申报书、支撑材料需上传pdf版,支撑材料请按顺序逐个上传。

2.学院汇总推荐

系统审核:各学院(单位)负责汇总初审,确定推荐名单,按照《江南大学本科教学项目平台-使用手册》(附件6)中学院审核说明进行审核推荐。

提交材料:提交《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附件7)(需排序)纸质版一式一份,电子版发送至luwenjing@jiangnan.edu.cn。

截止日期:学院推荐截止日期12月22日,逾期系统关闭。

联系人:

前四类课程咨询:陆文婧、卫建金 电话:85913563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咨询:周丽萍 电话:85913561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3.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附件材料清单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

6.江南大学本科教学项目平台-使用手册

7.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8.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

教务处      

2023年11月29日    



上一条:关于组织2023年江南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2023年无锡市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公示

关闭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8000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方式:0510-85913551

电子邮件:jwch@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