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我校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于10月下旬启动。按照《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江大校办〔2025〕24号)及相关文件要求,为保证质量,切实做好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一)2025年11月13日前,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公布工作计划,同时公布备选课题;
 (二)2025年11月27日前,完成学生选题及选题汇总;
 (三)2025年12月17日前,完成任务书下达和审核;
 (四)2026年3月4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撰写和审核;
 (五)2026年5月8日前,完成初稿撰写和审核;
 (六)2026年5月15日,启动校、院盲审抽检工作;
 (七)2026年5月28日前,完成文本检测工作;
 (八)2026年5月29日前,完成定稿提交和审核; 
 (九)2026年6月3日前,完成答辩准备工作;
 (十)2026年6月4-6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十一)2026年6月11日前,完成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录入工作;
 (十二)2026年7月3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以上时间节点如有变动,将另行通知。
 二、工作要求
 (一)前期组织与动员
 1. 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制定并公布学院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安排并组织实施。
 2. 做好动员工作,组织专题讲座,使师生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等的学习宣传工作。
 3. 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跨学科、跨专业联合指导,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上来,切实做好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团队培育工作。
 (二)过程监控与质量管理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机制,进一步抓好过程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
 1. 严把选题关
 (1)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认真做好征题、审题和选题工作,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比例,确保工科类专业设计类选题应有70%及以上、其他专业应有50%及以上选题在工程实践或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根据毕业论文(设计)全国抽检的相关要求,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需要明确选题来源(选题来源即:是否来源于立项科研项目以及具体来源科研项目的类型),因此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原则上应来源于产学研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应适中,有明确的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选题方式由学院自行确定。
 (2)原则上一人一题,确需多位师生共同参与的,应设立团队型课题。团队课题应下设子课题,各子课题设计合理,任务分工明确,研究内容有机联系;设计作品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的实质性协作与配合,且有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的设计研究成果;每个团队不少于3位学生,其组成可为同一专业的学生,也可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团队设总的指导教师1名,每位学生有各自的子课题和指导教师。
 (3)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确因特殊情况需更改时,必须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学院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毕业论文(设计)进入答辩环节后,原则上不得更改课题。
 2. 强化指导教师职责
 (1)认真审查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以上(含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实验师系列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可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般不作为第一指导教师。理工科类专业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论文不超过5篇,文科类专业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论文不超过8篇。鼓励跨专业联合指导。指导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严谨治学。
 (2)指导教师每年应更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应仔细斟酌、拟定恰当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拟定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应周密安排进度计划,制定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学院审核后下达给学生。
 (3)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并认真审阅,根据需要指定翻译资料、批改译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答疑等,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认真开展答辩预审,提出明确的审阅意见。答辩后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成果,并指导学生按学校要求整理归档。
 3. 严格过程管理
 严格把控各时间节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于未按照时间安排完成任务者,将按下列方式严肃处理: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两次及以内未按时间节点完成者,学生不得参加首批答辩,出现三次及以上者,需随下一届重修毕业论文(设计)。
 4. 开展论文抽检与文本检测
 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校将在答辩前开展覆盖全校所有专业(不少于2%的比例)的专项随机抽检。教务处将确定并公布抽查名单,对毕业论文(设计)(由学院统一提交)开展检查。同时,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所有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都要统一提交至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信息平台参与抽检。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杜绝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2026年将继续使用“维普论文检测系统”进行论文查重、AIGC等检测,以加强学术道德和教风学风建设。检测结果未达标者,不得参加首批答辩。
 5. 严格答辩与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过答辩资格审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程序,有条件的专业应聘请校外专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答辩的组织与成绩评定严格按《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执行。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相关组成人员实行回避制。
 6. 严厉查处论文作假行为
 各学院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指导教师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教育,加强对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过程的指导,并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确保原创性。
 三、其他
 (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格式应严格按照《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中的“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要求执行。
 (二)2026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具体工作将另行通知。
 (三)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按学校有关规定由学院保存,其中被确定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送校档案馆归档。各学院按专业长期保存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文档(可用移动存储介质存储),电子文本存档应与纸质文本存档要求一致。
 (四)《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和管理用表请从教务处网站(网址:jwc.jiangnan.edu.cn)(教务处主页“文档下载”→“实践教学”栏目)下载。
 (五)为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将继续采用“江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
 师生登录系统方式:1. 从E江南平台的“毕业设计管理”应用直接登录进入;2. 登录江南大学教务处网站首页,在网站下方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平台”入口,统一身份认证后登录;3.直接输入网址:https://bysj.jiangnan.edu.cn/bysj/Index.aspx,统一身份认证后登录。
 请各学院做好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宣传培训指导工作,如有问题请与教务处实践教学中心联系。
  
 联系人:邱丽玲         电话:85913561(13561)
  
  教 务 处         
   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