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学术研究:是真爱之举还是求生知道?
主 讲 人:张爱平
讲座时间:2019年11月29日14:00时
讲座地点:外国语学院大会议室(A349)
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前来聆听!
外国语学院
2019年11月8日
讲座内容简介:
从事教学事业的人士一定都很熟悉这两句话:一句是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所说的, “能干的,就干;不能干的,就教书!” 另一句上世纪20年代西方就广为流传的话是, “不发表,就拉倒!” 当初告知友人自己想从教的意愿,他们就送上第一句,戏弄我们一番。一旦我们进入教育领域,我们则被告诫、而且从此不断地被告诫着,随时要铭记这第二句。然而,我们的境遇在当今的世界里好像更为糟糕。由于诸如文化、技术和全球化等多种力量的飞速发展,我们大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在教学中,特别是学术研究中,面临着层出不穷、变幻莫测和不断加剧的挑战。我们在求学期间所学到的,或者我们在教学生涯中所做的和积累的,如今在我们履行通常的职责、并同时力保我们作为教师和学者的尊严时,都显得欠缺不足,即使不是完全不适用,那也行之无效了。
我们的专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错过了什么?我们该如何再次充电,以便在这行当里维持自己起码的资质和即便是边缘化的作用?这些就是讲座想论述的重点。通过阐述科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层面(如文本学术研究和科研策略),我会对比一下中美学界通用的教研规范、治学标准和评估机制,力荐能帮我们确实做到“教学相长、教研并优”的四字秘诀:1)视野– 采取理智和持久性的策略来追求崇高的目标;2)真爱– 视科研为自己的真爱,不是求生或谋名之道;3)协作– 与同事精诚有效地合作;4)发表– 有策略地、执着地寻求机会。
主讲人简介:
复旦大学外文系本科毕业,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和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英语系荣休教授。1993-2018在该系讲授英美文学,主持研究生项目五年,担任系主任九年。专长是美国文学史、清教主义、美国小说和族裔文学。主要英语专著有《令人神往的地方:司考特∙菲兹杰拉德小说中的背景运用》和《“丹·布朗热”及其惊险小说秘诀解析》(与朱振武合著),参与主编了《国学经典翻译书库》(外文出版社)和《美国文学选读》(3卷,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诸多欧美学术论文集和期刊中发表章节及论文数十篇。最新译著有司考特·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兹比》。先后50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演讲或宣读论文。曾担任美国人文基金会评委和多家英美出版社和期刊的专家编审,现兼任华中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外国文学研究》编委和特邀英语编辑。曾应邀在美国、欧洲和中国近40所大学讲学,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在上海«解放日报»、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周刊»及《翻译中国》上多次发表有关美国文学、世界文学和翻译研究的文章。